新疆金丝玉网

标题: 【ING】11月8日(周六)我们都是志愿者,2014年壹基金温暖包新疆启动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syt520    时间: 2014-11-3 22:52
标题: 【ING】11月8日(周六)我们都是志愿者,2014年壹基金温暖包新疆启动
本帖最后由 syt520 于 2014-11-6 11:26 编辑

2014年壹基金温暖包 新疆启动仪式与分装通知


本俱乐部报名电话:石头儿18690270627  最好可以发短信

本次公益活动限报20人  周三上午12点前截止报名

本次因为是公益活动,报名后请必须提前到达指定地点
如果做不到,请慎重对待自己的报名!!






新疆的公益伙伴们,2014111日,为新疆的孤残儿童和贫困儿童准备的4500个壹基金温暖包已经送达乌鲁木齐,在数十名志愿者的努力下,已经安全送达仓库。经过与自治区团委和各公益伙伴协商,新疆的壹基金温暖包启动仪式和分装工作在118--9日举行,启动仪式将邀请各公益组织共同参与见证,4500个儿童冬季温暖包的现场分装工作也需要大量志愿者,好吧,下面说具体的安排:



118日上午11点,在西山的万科.兰乔圣菲 小区 举办壹基金温暖包启动仪式,仪式结束后立即开展温暖包的分装工作,我们将邀请在乌市的公益组织、爱心人士和各民族志愿者共同参与见证,并亲手共同完成1500个温暖包的分装工作
  l 启动仪式由新疆961新闻广播负责主持
  l 启动仪式场地由万科.兰乔圣菲 小区提供,在小区的里面,封闭环境
  l 根据预报名,两天内现场参与工作的爱心人士将超过1000
  l 欢迎公益组织、爱心人士报名参加,欢迎爱心企业、公益板块媒体现场参与。

启动仪式主要流程:
    自治区团委副书记 齐虎 致辞
    新疆青年社会组织促进会 负责人 致辞
    壹基金代表、新疆备灾中心 负责人 致辞
    志愿者代表和公益伙伴代表 闪电发言 3
   (启动仪式现场提供发言要点的维吾尔语现场互动翻译)
    为乌鲁木齐地区的受助儿童现场发放壹基金温暖包 (会由公益组织接他们来,并为他们准备了丰富的活动)
     
        现场启动仪式和发言不会太长,请放心!

分装:
    118日下午和119日全天,将由新疆农业大学、新疆财经大学、新疆大学、新疆警察学院、乌鲁木齐职业大学、新疆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担任主力,承担温暖包分装任务,同时乌鲁木齐地区各户外俱乐部、山友救援队的志愿者及各公益团队、企业志愿者也将在这一时段参与工作。

启动仪式和温暖包分装地点
    启动仪式和分装地点: 西山  万科.兰乔圣菲小区(尚未建成的小区)

路线文字描述:
1)外环高架桥方向前来:过西山隧道(一个新的隧道)后,向右出辅道,然后路口掉头行驶, 过骑马山路口口,右前方进入环卫路。第一个路口(丁字)左拐,第二个路口(十字)右拐进入环卫南路,不远处右侧就是兰乔圣菲的大门,门口有保安可以问路。
2)骑马山方向前来:到达骑马山路与西山的十字路口后,过路口左拐进入辅道,也就是环卫路,后面的路和第一条相同。
3)公共交通:乘坐531路,可以到环卫路,然后步行400米可以到兰乔圣菲门口。乘坐14路等,在烧碱厂下车,过马路向西山方向走十几米有个桥洞,过桥洞就是环卫路,一路都有兰乔圣菲的路标。



友情提示
1)因为场地有限,工作量也有限,请所有公益团队和志愿者务必提前报名,特别是11月8日上午的启动仪式和分装。 切勿空降!空降到达的伙伴,有可能没活干。到达换班时间,请自觉离开,把工作岗位让给新来的伙伴。
2)分装现场有公益小电影、互动游戏、公益组织交流区、公益组织展示区、资料交换区等互动参与环节,欢迎携家带口参加(也要提前报名)。
3)11月8日上午,同期举办公益嘉年华,欢迎公益组织携带展板、旗帜、资料参加,提前到达为好。
4)2014年,壹基金温暖包发放的同时,还将征集新疆人的爱心礼物4500份,放入温暖包中,欢迎爱心人士将“礼物”带到现场,直接分装到温暖包里。礼物体积不能太大,举个例子:一双小手套、一支画笔、一本小书,一个小玩具...
5)干活不累,但还是请伙伴们着适合工作的服装,不必西装革履、花枝招展。现场提供开水、茶点但不管饱。提供工作水套、马甲但不许带走。干活累了提供捶背服务但不收费。
    分装工作的地点在室外,请大家做好保暖工作。

“118”壹基金温暖包爱心行动联合发起:
  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青团委员会
   新疆青年社会组织促进会及协会各公益伙伴组织
   新疆志愿公益救援联盟
   壹基金新疆备灾中心
   新疆961新闻广播

周六,
   我们都是志愿者!  
我们都是公益人!!!









欢迎光临 新疆金丝玉网 (http://bbs.jinsiyu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2